春節燈籠是一種預示著喜慶、熱鬧的代名詞,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。其實早在西元八世紀就有燈籠的記載。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,優良的成都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后。在古時候節日的時候高掛燈籠,象征著“彩龍兆祥、國富民強”。
現在每逢過節各處的商場、公園、街道都掛滿了喜慶燈籠,給人一種喜氣洋洋的感覺。成都燈籠在夜晚綻放出了美麗的色彩,裝飾著隆重、熱鬧的節日氣氛。其實不僅僅是在春節,一些商戶、企業在公司重要日子也會使用燈籠作為裝飾。現在不僅僅是中國,在很多國家都會使用到燈籠作為裝飾品,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燈籠有了認同感。
其實還有則寓言故事來講述燈籠的故事,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“年”的怪物總是在一年前的幾天攻擊村子里的所有人,所以村子里的人需要想盡辦法來趕走這個怪物。一個村民說“不如我們在怪粗襲擊村子的時候掛一些紅色的東西,比如“燈籠、對聯”等等,村民們一致同意。
到了明天各個家里門前都掛滿了紅火的燈籠,等到怪物準備襲擊村子的時候,看到村子里一片紅色,便不敢向前,狼狽逃竄,從此人們凡是春節就會掛起燈籠,這則寓意就是這樣來的。